1940年,德国特工拎着一包“假英镑”,来到瑞士银行存钱,并暗示银行人员,这些钱来路不明。银行鉴定后说:“是真钱!真的不能再真了!如果您不放心,可以到英格兰银行进行最终鉴定。”于是,特工带着钱来到英格兰银行,专家们仔细查验后,挑出了约10%的假币,并感谢特工的诚实。特工心里暗笑,任务完成了,银行无法分辨德国造出来的假币。
伯恩哈德行动始于1939年,由希特勒亲自批准,并指派负责人海因里希·希姆勒来具体执行。这一行动集合了当时纳粹德国最优秀的资源,目的是制造出与真币几无差别的英镑假币。这些假币的制造精度极高,以至于连英国本土的银行出纳也难以辨认真伪。
德国制造假币的工艺极为复杂,涉及高度精密的技术和工序。英镑的设计特别精巧,包括独特的不列颠尼亚图案、精密的水印工艺,以及严密的数字编号系统。这些英镑使用了特殊的十字形交叉亚麻纸,其具体配比极为保密,据说只有极少数人知晓。
在战时经济压力下,德国投入巨大资源来复制这种高防伪技术的货币。最终,德国成功制造了价值达到1.35亿英镑的假币,按当时的货币价值,相当于现在的30亿英镑。
与此同时,美国在现代的经济行为中,通过大规模的货币发行,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。美国的货币政策,尤其是大量印制美元的做法,被认为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经济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一种方式。然而,尽管技术上的难度和成本高昂,一些国家和个人还是曾经提出通过制造假美元来反制美国的想法。这种想法虽然在技术上接近不可能,成本极其高昂。
这些专家们被置于严格监控之下,他们的工作环境与一般囚犯有所不同。他们虽受到较好的待遇,如食物和香烟的供应相对充足,但也随时面临着极高的生命危险。他们的工作是在极度秘密和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的,被严禁与外界甚至彼此交流,纳粹官员对他们的命令是:“在这里看到的,你们什么也没看到;在这里听到的所有,也并没有听到。”
最初的伪造尝试并不成功。第一批样本的质量差强人意,其纸张质感与真实英镑相去甚远。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分析,德国专家发现英镑纸张竟不含纤维素,而是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手工制纸技术。德国随即调整策略,尝试模仿这种工艺,并发现原料应使用旧衣服和纺织品,而不是新材料。然而,即使解决了纸张的手感和质地问题,颜色匹配仍旧困难重重。
为了克服这一难题,德国人不得不模仿英国的水资源,甚至设置了多个游泳池来模拟英国主要河流的水质,以确保纸张的透光性贴近真实英镑。此外,他们还对伪造的钞票进行了精细的老化处理,包括让囚犯通过传递和揉捏来使纸张看起来磨损自然。
在伪钞几乎完美无缺之后,德国还挑选了银行从业者加入制假行列,这些人的任务是连续点钞,并按照银行的常规在一些假钞上添加标记、地址和随机单词,使之看起来仿佛已经流通使用过。
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努力,纳粹德国最终制造出了第一批可以以假乱真的英镑,这些钞票在多方面与真钞难以区分。
最初的试探始于1940年,当时德国特工携带精心伪造的英镑前往瑞士,试图测试这些假币的逼真程度。他们向瑞士银行的工作人员暗示,这些钱币来源不明,希望银行能进行认证。瑞士银行认为这些钱币是真实的,并建议进行进一步的鉴定。随后,这些假币被送往英格兰银行。尽管英格兰银行的专家进行了仔细的检查,但只识别出10%的钱币为伪造品。
在确认了英国的防伪措施无法有效识别其伪造技术后,德国于1942年开始扩大伪钞的生产。他们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设立了秘密工厂,动用了大量被关押的犹太人囚犯进行伪钞的制作。这些囚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,被迫加班加点以满足德国的需求。
德国根据假币的用途和质量,将其分为三个等级:一级货币用于在中立国购买战略物资,二级货币用来资助盟国中的通敌者,而三级货币则准备空降至英国,直接投入市场流通。通过这种方式,德国用伪造的英镑在全球购买了大量的黄金、药品、武器和其他关键物资。
这种策略的讽刺之处在于,纳粹德国不仅使用假币来攻击其敌人,还以假币作为支援其盟友墨索里尼的资金。
随着1944年美元的伪造计划启动,德国军官和囚犯们的态度出现了变化。军官们意识到,只要负责监督伪钞制作,他们就可以避免前往前线战斗。同时,囚犯们也害怕一旦美元制造完成,他们就会被处决,因此开始故意拖延生产进度。到1945年5月,当苏联红军占领柏林,德国投降时,这批伪造的美元还未能发挥作用。
战争结束后,纳粹为了掩盖证据,将大量假币沉入湖底,而生存下来的囚犯则被迅速转移到另一地点执行。至于那些已经流通的英镑假币,由于仿制技术过于精湛,英国政府也无法有效回收。直到1946年,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带有金属条的新版英镑,这场由伪造币引发的危机才得以平息。如今,这些伪造的英镑已经成为了珍贵的收藏品,其历史价值与当年的真钞不相上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