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,李世民传召11岁的徐惠侍寝,谁知左等右等她才姗姗来迟。李世民等得失去耐心,拉着个脸:“你进宫不久,有什么要紧事非得现在处理?”眼看李世民发怒,徐惠灵机一动,只用了一招便让他转怒为喜。
在唐代盛世,随着帝国繁荣发展,文化与艺术成为后宫选拔才人的重要标准之一。徐惠以其出众的才华和文学素养,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,从而开启了她非凡的宫廷生活。
徐惠的家族背景充满了文化底蕴。她的家中历代皆有仕宦之人,从小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,她对诗书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理解。徐惠的语言天赋极早显现,五个月大便能说话,四岁时已熟读《诗经》和《论语》,八岁便能自己撰写诗歌。她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对古典文学的掌握上,更在于能够独立创作。
在一次家庭考验中,徐惠被其父挑战,要求她模仿《离骚》创作一首诗。徐惠不仅迅速完成了挑战,还创作了《拟小山篇》。她的父亲对她的才华感到无比惊讶和自豪,于是将她的诗歌四处传阅,使得徐惠的名声迅速传遍了文人圈。
徐惠的才艺最终传到了皇宫之中,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。太宗对徐惠的才华大加赞赏,决定将她招入宫中,并封她为才人。在宫中,徐惠继续沉浸于文学创作,她的诗歌更是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。她创作的《赋得北方有佳人》一诗,以其精致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。
徐惠在宫廷中的生活并非全然顺遂。一次因为事务耽搁,她迟到了皇帝的召见,这让太宗感到不悦。然而,徐惠以她的智慧和才智化解了尴尬局面,她即兴创作了《进太宗》一诗来表达自己的歉意。她的聪慧和才华再次赢得了太宗的欣赏,使得皇帝的怒气顿消。
在贞观初年,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,由于其政策得当,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民众生活稳定,社会和谐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特别是进入贞观的中后期,太宗的一些政策和个人态度开始发生变化。他逐渐放弃了初期的谨慎和虚心,对民众的疾苦不再那么关注,节俭的美德也被逐渐忽视。此时期,太宗开始频繁发动战争,意图扩大国家的版图,建立更强大的工业基础,这导致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,许多将士牺牲。
在这种背景下,徐惠作为后宫之一,不仅因为她的美貌和才华受到宠爱,更因为她敢于直言,智慧地向太宗提出建议。她深知战争的代价,特别是对普通百姓的影响,因此她撰写了《谏太宗息兵罢役疏》,直言不讳地劝谏太宗停止对高丽的战争,给予民众休息和恢复的机会。
徐惠在奏疏中首先肯定了太宗早年的政治成就,然后引用历史上的例子,比如汉武帝和齐桓公,来表明即使是伟大的君王也难以持续保持善政。她恳求太宗能够回归初心,继续维护他早期的优良政风,实现善始善终。她的直言不讳和深思熟虑的建议,使得太宗对她的才智和勇气大加赞赏。
在这样一个充满权谋的环境下,徐惠不仅为自己寻找了一席之地,还曾经照顾和指导新进的宫女武媚娘。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缘分。
李世民去世后,宫中权力的重心逐渐转移。武媚娘由于之前的宫廷经历,被李治召回宫中。在这一过程中,她再次与徐家结缘,这次是与徐惠的妹妹相遇。徐妹妹也被送入了李治的后宫,初封为婕妤。
尽管徐婕妤的官职听起来荣耀,实际上她在后宫中的日子并不如意。由于李治对武媚娘的偏爱,徐婕妤虽偶尔侍寝,却鲜少得到真正的宠爱。随着武媚娘的权势增长,她生下李弘,更是在后宫中的势力日益坚固,最终攀升为皇后,掌控整个后宫。在这种情况下,其他妃嫔即使有心争宠,也往往被武媚娘压制,不敢有过多行动。
徐婕妤的生活因此变得异常艰难。她明白任何对李治的过度关注都可能引起武媚娘的猜忌甚至报复。因此,她选择了尽量避免触怒武媚娘,小心翼翼地维持自己的位置,过着低调而孤寂的生活。
直到公元683年,李治逝世,徐婕妤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。长期的孤寂与压抑最终促使她做出了绝食的决定。在此之后的七日,徐婕妤因绝食而亡。
来自 杨乾坤. 唐诗陕西 京城长安[M]. 2022